在顯微成像領域,高分辨率、高對比度與多模式兼容性始終是科研用戶的核心需求。Axio lmager M2顯微鏡憑借其精密的光學系統設計與智能化控制技術,成為細胞生物學、材料科學及病理診斷等領域的關鍵工具。其核心光學技術的突破,集中體現在物鏡與光源系統、光路調控能力以及多模式成像兼容性三大維度。
首先,高數值孔徑(NA)物鏡與優質光源的組合奠定了成像質量的基礎。Axio Imager M2配備了全系列平場復消色差物鏡(Plan-Apochromat),其數值孔徑覆蓋0.3-1.4,支持從宏觀視野到亞微米級細節的精準捕捉。例如,100×1.4 NA油鏡可將分辨率極限推至200 nm以內,清晰呈現細胞器的精細結構;搭配LED或汞燈光源時,通過優化的光譜分布(如汞燈的365nm/405nm/546nm等特征譜線),可精準激發熒光標記物(如DAPI、FITC、TRITC),實現高信噪比的熒光信號捕獲。
其次,智能光路調控技術顯著提升了成像的穩定性與適應性。該顯微鏡搭載了蔡司的“光路自動校準系統”(如ApoTome.2結構光照明模塊可選配),通過實時監測并補償光路偏移,確保長時間觀察中圖像的焦點與亮度一致性。此外,電動聚光鏡與孔徑光闌的聯動控制,可根據樣本厚度(如厚切片或3D培養細胞)自動調整光錐角度,平衡分辨率與景深——觀察薄層熒光樣本時縮小光闌以增強對比度,分析厚組織切片時擴大光闌以保留更多層次信息。

而且,多模式成像的無縫兼容是其另一大技術亮點。Axio Imager M2的光學底座支持明場、暗場、相差、熒光及偏振等多種模式快速切換:通過濾光塊轉輪(可裝載6-8位濾光片組)精準匹配不同染料的激發/發射波長,實現多色熒光共定位分析;而相差光路則無需染色即可增強透明樣本(如活細胞或未固定組織)的對比度,滿足動態觀察需求。
綜上,Axio lmager M2顯微鏡的核心光學技術并非單一模塊的突破,而是通過物鏡-光源-光路調控-多模式協同的系統性優化,為科研用戶提供了“高精度、高穩定性、高擴展性”的顯微成像解決方案。